书香致远——孝感市玉泉小学开展干部教师读书活动【2025年第六期】
《教室里的正面教育》读书分享
5月19日,行政会上,教师发展中心吴思亮老师分享了《教室里的正面管教》一书,从作者背景、核心内容、特色亮点等方面展开介绍,引发与会者对教育方式的深入思考。
作者与书籍概况
作者简•尼尔森是教育学博士、美国“正面管教协会”创始人,其著作被翻译成16种语言,全球销量超600万册。该书从教师视角出发,以大量案例和实操方法,阐述如何用“不惩罚、不娇纵”的尊重式教育,培养学生社会情感技能与健全人格。全书分十三章,涵盖理论、核心技能、管理工具、具体问题解决及班会实践等内容。
正面管教的核心理念与实践
鼓励模式与能力培养
书中提出“七项重要的感知力和技能”,包括“我能行”等三个信念与自律、合作等四项技能,强调通过和善坚定的环境培养孩子归属感与自我价值感。
思维模式转变
传统奖惩教育仅作用于行为,正面管教则关注行为背后的动机——归属感与自我价值感的缺失,主张从根源解决问题。
领导风格与沟通技巧
书中将教师领导风格分为狮子型、老鹰型等四类,推崇“和善而坚定”的风格,具体做法包括让孩子从经验中学习、鼓励参与问题解决等。沟通上倡导基于尊重的启发式提问,避免“成人主义”思维。
行为动机与情感联结
学生不良行为多源于寻求过度关注、权力、报复或自暴自弃。建立情感联结是改变的前提,可通过针对性表扬、倾听想法、幽默互动等方式实现。
管理工具与问题解决
书中介绍了有限选择、积极暂停等11种教室管理工具,强调以尊重为基础。针对恃强凌弱,需警惕错误观念,通过观察迹象、干预预防等方式应对;家庭作业问题则建议多方参与制定计划,明确责任。班会作为重要阵地,通过围成圆圈、头脑风暴等8项技能,培养学生解决问题与合作能力。
分享者的反思与启示
分享者反思传统教育中奖惩模式的局限,指出正面管教教会教师“治标更治本”——关注行为背后的“冰山”(归属感与价值感),通过鼓励而非训斥,引导学生将错误视为学习机会。启发式提问取代直接告知,能赋予学生解决问题的主动权,培养其判断力与责任感。
此次分享让参会者深刻认识到,教育不仅是知识传授,更是情感与价值观的培育。《教室里的正面管教》为教师提供了兼具理论深度与实操性的教育指南,助力构建更具尊重与温度的教育生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