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香致远——孝感市玉泉小学开展干部教师读书活动【2025年第二期】
《人工智能如何影响教学》读书分享
2025年2月23日,在我校行政例会上于淼老师以《人工智能如何影响教学》一书为引,作题为《人工智能 改变未来》的读书分享,与老师们一起直面技术浪潮下的教育变革。
于淼老师抛出一组令人震撼的数据:OECD研究显示,2021年AI读写算数能力已超越人类平均水平,预计2026年将全面替代人类完成此类任务。当DeepSeek等AI工具能替学生写作文、解数学题,我们该焦虑还是拥抱?“她以近期爆红的国产AI模型DeepSeek为例,指出教育者亟需摆脱“今日之镜”思维定式,我们正在用2024年的标准,为2036年进入职场的学生做准备,这如同用蒸汽机时代的眼光规划电气化未来"。
破局之道:四个核心观点重塑认知。
观点一:戴上"明日之镜"预见未来。
检测AI作弊的执着,恰似当年禁用计算器的争议。"于淼老师引用书中"明日之镜"理论,对比计算器、搜索引擎等五次技术冲击案例:
计算器恐慌:曾担忧"学生不会手算",结果催生高等数学教学转型; Photomath争议:拍照解题软件倒逼作业设计转向"解题过程理解"; AI国际象棋启示:人机博弈反推人类棋艺跃升,新策略层出不穷。
"历史证明,技术终将推动教育进阶。与其严防死守,不如思考如何让AI成为'思维杠杆'"。
观点二:穿越技术成熟度的"死亡之谷" 。
通过解析教育工作者技术接纳五阶段模型,于淼指出当前多数教师处于“试验期”至“艰难行进期”:从质疑AI是“作弊工具”,到发现批改作业、学情分析的效率革命,需要构建教师互助社群。她建议设立AI教学创新工坊,通过1个成功案例+3次微培训+N次实践反馈的渐进模式,帮助教师跨越应用鸿沟。
观点三:坚守教育本质的"不变之道"。
“再智能的AI也替代不了教师的温度。”于淼强调书中核心警示:ChatGPT能生成教案,却无法捕捉学生课堂瞬时的情感波动;DeepSeek可批改作文,但难以培养批判性思维。“当AI接管知识传递,教师更应成为‘学习体验架构师’——用人文关怀点燃求知欲,用价值观塑造筑牢成长基石。”
观点四:从"教书匠"到"学习设计师"的转型路径。
结合学校实际,于淼提出教师能力升级“三维模型”:
精准教学设计师:借助AI学情分析系统,实现“千人千面”作业定制;跨学科项目导师:运用VR/AR技术创设“火星移民”“丝绸之路”等沉浸式学习场景;成长数据分析师:建立学生数字画像,追踪核心素养发展轨迹。
“拒绝技术焦虑,警惕盲目追捧,我们要做驾驭AI的智慧教育者!”这场充满思辨的分享会,为玉泉小学的教育数字化转型注入新动能。